江苏财经主页=>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
  中国于1994年联入国际互联网(Internet),1995年出现商用互联网服务,至今已有5年的时间。这五年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化之路可以说历经坎坷、苦盼正果:在经过了最早一批运营公司付出高昂代价进行互联网应用与普及教育以后,社会经济力量开始逐渐熟悉和认识互联网对产业经济的重大影响,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产业在近年才得以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之路。

  其中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必须加以强调:一是近两年互联网厂商和学者对互联网产业自身与其它主要相关产业(如通讯产业、流通行业、传媒行业)的相互渗入和融合发展提出了重要的理论模式;二是中国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主要群体--90 年代中后期毕业的大学生先后进入社会经济最活跃的层面,开始实质性推动互联网步入千店万铺和千家万户;三是原本寡头垄断骨干网商业运营的电信部门在面临电信产业结构变革的强大压力下和技术飞速发展趋向IP“一统三网”的促进下,从98 年开始逐步调整了经营思路,使原本在通信资费和用户数的双重压力下苦苦挣扎的商业ISP、IAP得以喘息,ICP凭借其中国文化特色的服务逐步进入赢利期,也就是使支撑互联网消费链条的两个主要产业经营环节恢复了发展的信心。

  另外,推动欧美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即网络设备制造产业在中国也正逐渐走出了幼稚期,目前上网的人数和企业数的快速增长以及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改造使网络系统集成商利润丰厚,而国内网络设备制造商虽总体处于落后阶段,只在交换设备和接入设备上稍具竞争力,但从产业资本的流向及促进趋势看,这一产业必将在中国成为“明星”产业。

  破除制约创竞争--骨干网运营业的发展

  互联网服务业在互联网产业中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间骨干网运营商和信息服务商之间的合理关系应是各自分工、相互合作和有限竞争,然而由于体制的原因,中国这两个层面上运营商的发展却走过了一条崎岖之路。骨干网运营方面,原来由中国电信“一统天下”的局面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得以改变。

  在网络技术方面,骨干网传输技术和接入技术都发生了意义重大的变化,其中骨干网传输技术一直是产业关注的焦点,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大区的骨干网传输性能都是影响其信息高速公路的决定性因素。而以往的互联网在远程传输上主要是依赖于电信公司的长途电话链路,都是在传统电话业务网上的“技术改进”以使其满足高速数据通信的要求。这些“改进”(注意,不是创新)一方面使目前电信网的资源得以更有效的利用,为互联网在特定时期的迅速普及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却等同于保护了落后,电信网的“电路交换”和过于复杂的信令控制本身根本无法真正满足目前以及将来巨大的数据传输量,效率的低下也使电信公司的投资加大和收费昂贵,致使“骨干线路”的主要消费群--ISP们无法生存和发展,长远看反而间接制约了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然而从1995年开始,纯IP网技术的研究迅猛发展,对传统的电信数据传输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说,是基于IP技术的互联网(Internet)的发展将推动整个通信网络进行一场巨变。在北美市场,In ternet骨干网上数据通信量1997年就开始超过话音业务量,目前全球骨干网上数据通信量每三个半月就翻一番,对带宽的要求日益膨胀,以话音业务为主、以电路交换为基础的传统电信框架正向以数据业务为主、以分组交换为基础的IP电信框架过渡。IP技术是网络技术划时代的飞跃,传统的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广电网络业务的相互渗透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障碍,“三网”将来的市场主要。都将是基于IP交换的数据通信,“三网合一”的趋势已定,融合的潮流不可阻挡,一个融话音、数据、图像于一体的宽带统一网络将担当未来网络传输的大任。

  正是上述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巨大的应用要求,直接导致电信体制改革呼之欲出。新的竞争主要来自于广电网的加入和对中国联通的政策扶植。电信改革的基本内容包括:拆分改组中国电信;考虑允许联通与广电网结盟,经营市话业务;增加长途电信、市话、有线电视和互联网公司的国内许可证;国际电信公司经营中国长途电信、市话、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络公司的国内许可证;允许电信、有线电视和数据传输业务的交叉;这些方案是一步与一步先后执行,最后完成全新的电信立法,奠定全面执行我国电信和信息产业的法律基础。明显的,管理层的策略是“先对内后对外”,电信体制逐步与国际接轨,为加入世贸做好准备。

  百舸争流共繁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ISP一直是互联网产业最为活跃的企业细胞,其中的ICP在中国更是创新的主体,他们大多在近一两年中出现并迅速崛起。

  国内IAP五年来一直步履艰难,线路问题、资费问题及不公平竞争等时时困扰着这些商家,一些商家走向了衰败,一些商家开始改变经营策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ICP因为无需负担巨额的线路设备投入,并受益于社会上网工程与鼓励信息上网的政策支持,所以经营压力较IAP要小很多,业务很快地红火起来。另外,一些个人网页、非赢利性网站(如教育网内的化云坊等)的发展不容小觑,他们将来很可能会发展成为具有决定性力量的群体。

  互联网普及和应用层次较高的北京、上海和广东的ISP市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北京在1996年,商业ISP曾经高达上百家,其中一批公司在满怀希望地进入这一市场后,不出两年便悄然退出;上海目前共有ISP3O多家,正式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有20家、其中IAP少于10家,ICP有10多家;广东的商业ISP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湛江等地,数量不到20家。

  积极向ITSP、电子商务等蕴涵巨大商机的综合服务过渡是ISP的发展之路。大量的网络供应商已纷纷推出各自的解决方案,但仍需相关法制的健全和市场的认可方可形成大的发展,其中ISP的桥梁作用将是其自身持续发展的保障。

  民族品牌遥可期--互联网网络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近年网络产品市场被国外品牌所垄断的局面有所改观,尤其是低端网络及接入设备如网卡、MODEM、集线器等国内厂商已迅速抢占了部分增量市场,凭借国家投资和政策导向而迅速崛起的民族通信企业,如华为、中兴、大唐、巨龙等公司,目前已经在SDH接入设备、低端路由器和ATM交换机等领域有所突破,预计在2年内将进入产业化阶段,届时都有望取得20%-30%的市场份额。国产网络产品呈全面突破的态势已经显现。

  峰回路转显曙光--中国互联网发展政策与战略探讨

  从1998年媒体沸沸扬扬地讨论电信体制改革开始,破除垄断、“三网合一”、开放市场、备战WTO等等话题都成为热点,作为最具前景的互联网市场,各方专家和有识之士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可大致归纳如下:中央管理层可成立国家级Internet委员会,对中国Internet起规划、协调、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地方政府要加强资本运作,优化网络资源配置,支持优秀互联网企业上市;产业部门要积极发展民族设备制造业,降低运营商成本、鼓励竞争,降低资费,开放国际出口;中国电信应转变为骨干网运营商,发展新技术、加快骨干网络升级步伐,放弃发展终端用户业务;ISP要提高服务质量,拓宽业务范围,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