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十大差异
环境会计是20世纪引入的新型会计,它将会计主题的视野扩大到会计同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计量和揭示会计主体的活动给资源环境带来的经济后果,突破了传统企业会计单纯以利润为中心的模式,与传统会计在确认、计量、记录、披露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归纳起来共有十大差异。
会计概念的差异
企业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
环境会计,也称绿色会计,是以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经济主体业务活动涉及的环境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
会计目标的差异
传统会计的目标是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对于资源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基本不予考虑。
环境会计的目标是控制与协调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向政府及公众提供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提高社会、经济、环境的整体效益,满足利益各方对可持续发展的决策需要。
会计性质的差异
传统会计反映的仅仅是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属于个体财务会计。
环境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反映并核算企业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属于社会责任会计。
核算对象的差异
传统会计对象是对特定会计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的资金及其运动过程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长远来看,资源环境是企业资金周转的支持系统,但资源环境更多的是表现为物质存量的增减变动,而不仅仅是资金流量的变化。
环境会计的核算范围要比传统会计超出很多,它所考虑的是除资金以外的资源环境以及与资源环境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环境会计核算反映的对象更加复杂,不仅仅只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经济信息,而且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所做出的补偿或获得的收益等进行反映和控制。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差异
环境会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在坚持传统会计四个基本前提条件下,对其中的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和货币计量赋予了新的含义。
(一) 会计主体
传统的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它为确定特定企业所掌握的资源和进行的业务活动提供了基础,从而为规定有关记录和报表所涉及的范围提供了基础。传统会计主体假设应用于环境会计时必须赋予其新的内容,必须从社会的角度,明确会计主体与其相关环境的关系以及企业相关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企业会计主体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必然延伸到企业外部的单位和个人。
笔者理解,确定环境会计主体必须考虑如下因素:一是相关性,贯彻“谁受益,谁负担”、“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非会计主体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暂时不予考虑;二是仅限定可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已经存在或预期可能发生的与环境破坏有关的损失;三是可控性,即会计主体发生的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必须是会计主体可控的,不可控的成本费用不予考虑;四是考虑导致会计主体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流出企业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不具备现实可能性的会计要素暂时不予考虑。
(二) 持续经营
传统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建立在资源环境是无穷无尽、用之不竭的基础上的,环境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则是基于企业在环境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实现持续经营。环境会计强调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有限性,赋予其价值和价格,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按照社会利润来评价企业,进而正确地评价企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 货币计量
环境因素具有复杂性,不能单纯地以货币来计量,需要选择一些辅助方式,包括实物计量、劳动计量、图表和文字附录等非货币形式,来计量和反映环境造成的损害及所取得的环境业绩。
会计原则的差异
传统会计的核算原则有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配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原则。笔者认为,环境会计原则对于以上原则赋予了新的内容:
一是相关性。环境会计的相关性,不仅反映企业本身,而且对企业中与环境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控制。
二是实质重于形式。笔者理解,环境成本的内容极其广泛,自然成本内在化,也一时难以采用完全成本,必须加以限定。譬如,企业经营活动对资源环境不会产生影响的成本以及非会计主体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与环境治理等活动相关费用,不予考虑。
三是配比性原则。环境经济业务具有长期性,从会计配比原则讲,外部环境成本最终都应转化为内部环境成本,但是存在转化时间差。
四是及时性原则。根据不同的行业,甚至不同的企业特点,环境会计可能需要一季度、半年,甚至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编制一次环境会计报告。
五是一致性原则。笔者理解,环境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只是相对的,对于可用货币计量列入表内的部分要求基本一致,不应存在歧视或偏袒,以正确衡量社会环境信息;但对于无法用货币计量的文字叙述、图表说明,则应强调其实用性。
六是社会性原则。环境会计在考虑业绩的时候必须站在社会的角度,充分揭示企业对环保的社会责任,评价环境对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影响。环境会计提供的信息不仅有经济性信息,也有社会性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
七是强制性原则。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如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多数企业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自觉增加支出,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也不乐意主动披露完全的环境信息。为了正确处理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国家应当颁布与环保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会计法规和制度,对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的确定予以约束。要求企业在公布报表时必须全面公正地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真正做到“谁受益,谁负担”。
会计要素确认的差异
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是将涉及资源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要素存在模糊性、不确定性,环境会计要素为环境成本费用、环境收益、环境负债,这些会计要素都应该重新进行界定。笔者认为,我国企业不存在自然资产和自然资本,即使确认为资产,也只是所“控制”的无形的自然资源或资本化支出,譬如,土地使用权、开采支出、资产开采权、排污许可证等。环境负债是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的确认标准,并与绿色成本相关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可能出现的虽不具有法律义务但负有的推定义务,这有可能涵盖到当代人对未来世代人在环境资源利用方面的“代际欠债”。
传统会计的成本,是指企业产品从开发、设计到最后销售等全过程的成本。环境会计扩展了现行成本的内涵,增加了环境资源成本。环境成本不能仅计算经济成本,还要包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以及耗用资源和排污而被征收的生态环境补偿费、治理费、环境研究与开发费。这些环境成本可以是由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也可以是由其他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
会计核算方式差异
笔者认为,环境会计是一门综合交叉应用学科,会计核算可能需要运用环境学、社会学、经济资源学等多学科知识。
环境会计平时使用统一样式的统计台账,登记会计主体环境资源信息。这种统计台账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数字表达式,也可以采用非货币计量的文字叙述式,但同样也必须具有相应的原始单据和计算依据。
环境会计一般不涉及单独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的问题,只是当外在成本内在化或确认环境责任时才需要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环境会计核算方法可能大量运用成本估值的模型、图表等方式。
会计计量方式差异
环境资源具有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根据资源使用及环境损害的要素,在边际价值理论与劳动价值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不同的会计主体可具有选择性、多样性:对于具有商品开采价值的环境诸要素,可以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市场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不具有商品开采价值的环境要素,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市场价值法、恢复费用法、替代成本法、机会成本法、边际成本法、估算成本法等。
会计报告的差异
传统企业会计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财务报表附注。对于环境会计报告,有的学者主张在原有财务报表中增加绿色会计诸因素的揭示与披露;有的学者主张增加表外信息披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也有的学者主张编制独立的环境财务报表和独立的环境报告。
笔者认为,基于环境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差异,融合在一起核算和反映是不恰当的,编制独立的环境财务报表的条件也不成熟。首先,环境财务报表不应包括环境资产负债表,因为企业实际上并不存在环境资产和环境资本,只有环境成本费用、环境收益和环境负债,会计要素不全。其次,笔者注意到“十三大”报告中并没有要求企业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短时间内要求企业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一时难以接受。
笔者主张,环境会计编制应独立的环境效益表,必要时可以编制经济利润表与环境损益对照表,也可以用文字、表格、流程图的形式说明会计主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损害。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